反跳票專線:破解政府空頭支票的178 (一起畫)!!
如何充分運用台灣的城市活力,兼顧華光周邊的社區產業脈絡和城市變化的創新?
如何充分運用台灣的城市活力,兼顧華光周邊的社區產業脈絡和城市變化的創新?
我們歡迎妳來提案破解,找出消費/觀光之外的另類想法,以在地居民的經驗,分享你珍惜或期待的產業模式,寫/畫一條不同的城市生活路徑。
「華光社區」開發案號稱政府的許願池,政府希望這裡可以藏金磚、養金雞、下金蛋。從「台北華爾街」的金融特區,到「台北六本木」的複合型購物商場,這份清單還可以繼續演化下去。政府的政策大餅一變再變,不變的是,政府一再亂開的畫唬爛支票。
它曾是「四大金磚」指標性都市更新案,2007年由行政院主導「台北華光社區旗艦計畫」,將作為金融管理與數位通訊專區,並由經建會建議騰空標售,堪稱「台北華爾街」。也因此,隔年,居民始被法務部全面提起訴訟[1]。2012年底,卻又在行政院的國土活化小組指導下,改採「設定地上權」方式蓋國際級觀光旅館、時尚購物廣場,要吸引國際投資,聲稱總計劃金額可達數百億元,是國土活化的「超亮點」。[2]
我們真的還需要另一個「金融特區」嗎?
姑且不論台北早已經有數個成型的金融業簇群—博愛路的城中商圈、南京東路商圈、信義計畫區,諸多銀行早已卡位設下據點。若要重提亞太金融中心的舊夢,在區域政經角力下,台北也早已錯失先機。連政府自己也推翻「台北華爾街」的企劃,要改推複合性商業空間---「台北六本木」。
我們真的還需要另一個「大型複合商業區」嗎?
台北市真的還缺大型的商業空間嗎?要用「不夜城」的想像來錨定產業、促進消費,會不會很可能是老調重彈、新瓶裝舊酒?有了信義區千篇一律的連鎖百貨、即將成形的松菸巨蛋、內湖大直的大型瞎拼Mall....,我們還需要蓋印章般地再複製這些既有的模式嗎?
官方規劃大筆一劃連結地標,要把中正紀念堂周邊和永康街商圈連起來,以觀光軸線來貫穿城市,打造國際旅館、服務搭乘遊覽車來到的客人。然而觀光生意誰作得?觀光這塊肥肉一旦落入大財團口袋,還會有肉末分給小商家嗎?
「不夜城」在台灣並非新鮮事,我們有舉世聞名的夜市文化。夜市中生猛的自營小販們,實實在在地和客人搏感情拼生計,總是比捷運更晚收攤。反而是大型商場往往時刻一到,忙不迭地播放晚安曲,催逼著消費者下好離手。
也許,我們要的不夜城,是一座城市從早到晚都有小販接力綻放的有機;是從西到東、尋找驚喜,尋訪舊友新歡的樂趣....。你又怎麼想呢?
[1] http://pnn.pts.org.tw/main/?p=53383 邱偉淳、邱彥瑜(2013/2/8),〈華光褪盡:誰駛華光旗艦 逐淘金泡影?〉,PNN公事新聞議題中心。
[2]楊湘鈞、林政忠(2012/10/8),〈政院打造台北六本木 觀光不夜城〉,聯合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